论坛首页 :: 发新帖 :: 刷新 :: 小站首页 :: 登录/注册

《明代“连墩”探寻》三、五墩解(司令、诗书合创之)
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表状]


《明代“连墩”探寻》三、五墩解
洪武间,北元势力退居漠北。永乐间,成祖五次北征,三犁虏庭。此时蒙古势力只余喘息,无力大举深入。沿边虽偶现偷袭、抢劫事件,却无规模性战事,相对平静。
宣德、正统间,蒙古势力抬头。天顺间,北虏进入河套。成化、弘治间,北虏坐大成势,沿边战事频仍,并逐步由西向东发展。
达贼入边,由最初少量抢劫、偷袭官军、盗窃牲畜,逐步演变为攻城拔寨、屠戮边民,掳掠人财;人马由最初几十数百,演变为数千上万,大举时可达五六万骑。沿途刀光血影,声势惊人。
如正德九年(1514年):“七月壬申,时虏五六万骑入自偏头关,寇大同,万余骑入自西阳河,寇怀安等处。……虏营近边,连亘不退,且窥伺居庸”。(1)
至嘉靖年,北虏气焰达至高点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年),俺达汗率六七万骑突入古北口,攻至北京城下。
沿边军镇因应形势,拾遗补缺,逐步细化防守措施。凡可出入内外的沟谷蹊径、可通行人马的水源沿途,尽量封堵,并增设墩台瞭望。
如正统九年(1444年):“六月丙申,敕巡视蓟州等处关隘。其密云地方,山势平坦,烟墩离远,宜增设墩台六十三座,益军守哨。从之”。(2)
如景泰元年(1450年):“正月甲辰,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言五事:……紫荆关、白羊口、倒马关一带大小缺口,不减数十百处,又有漫山可通人马地方,以遣官军砌塞”。(3)
北虏深入,动辄数千,大举数万。而墩台烽火只可传警,无法预报虏骑数量。后方镇、卫、所因此不能迅速判断来敌数量,从而影响决策部署。由此引发朝廷对墩台传警方式的改造。
“成化二年(1466年),令边堠举放烽炮,若见虏一二人至百余人,举放一烽一砲,五百人二烽二砲,千人以上三烽三砲,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砲,万人以上五烽五砲,传报得宜致克敌者,准奇功,违者处以军法”。(4)
通过墩台传递烽炮数目,卫所、镇巡等官可迅速得知来敌数量,以及时排兵布阵,领兵截杀。
某墩军若能准确传报达贼入边数量,得使卫所掌握先机主动,从容排兵退敌,该墩军准与大功褒奖。反之,则以军法论处。
关键于何处施放五烽五炮。
五处烽火若同时燃放,须有间隔距离方能使数里之外守瞭墩军辨别清晰。以赤城县独石城西五连墩举例,大墩、连墩相距总长度九十余米。
墩台顶部空间狭小,燃放一烽一炮较为适合。若密集燃放五架柴草,等于燃放一架,若再有女墙遮挡,远方墩台只能看到一股烽烟腾空,绝对无法展现五烽景象。
于大墩之外另立小墩,以五墩烽火显示敌情数目,补充扩展传警方式,实乃神来之笔。
1947年8月,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何乐夫,在学院东北角明代墩台旧址发现《深沟儿墩碑》一通,碑文如下:
“深沟儿墩墩军伍名口。丁杲,妻王氏。丁海,妻刘氏。李良,妻陶氏。刘通,妻董氏。马名,妻石氏。火器:钩头炮一杆,线枪一杆,火药火线全。器械:军每名弓一张、刀一把、箭三十枝。黄旗一面,梆、铃各一付。软梯一架,柴碓伍座,烟灶伍座,擂石二十碓。家具:锅伍口,缸伍只,碗十个,箸十双。鸡犬狼粪全。万历十年二月口日立”。(5)
墩台之上不会建五灶,当在墩旁建灶。烟灶与柴碓相对应,五碓下有五灶,以点燃烽火。上述文字,展示出大墩之下五连墩全景,极为经典。
嘉靖年,三边制总杨一清在其著作中收录了一段下级呈文,文中记录了宁夏镇靖虏卫守备辛忠领兵追踪虏骑的过程。是连墩与战事结合的精彩范例。笔者部分摘录,共同体验之。
“嘉靖四年(1525年)……据守备靖虏地方都指挥同知辛忠呈:本年八月十八日辰时,据山后撦(同扯)木硤墩架塘夜不收王春儿走报:本月十七日酉时,瞭见河北达贼二百余骑,从庄浪地方五方寺沟前来,往来行走,距城二百余里,来报。得此,本职即时统领有马官军指挥朱扆(yi三声)等六百员名,驰至地名水泉,迎遇白杨川架塘夜不收王六十走报:本日午时,瞭见河北达贼二百余骑,从撦木硤墩空,各用浑脱(牛皮囊渡河工具)浮渡过河,径到裴家川扎营,本墩随即举烟三桶(同通),放炮三个。得此,督并官军径奔裴家川。十九日卯时,至地名分水岭,据八泉墩架塘夜不收侯三走报:前贼从本墩经往东行。本职严督官军前进,二十日卯时,追至宁夏中卫地名七眼井,其贼瞭见,远遁香山去讫。当差夜不收冯岩儿传报中卫,预防隄备,本职掣兵边外黑水池扎营。本日夜三更,据哈斯吉架塘夜不收仇喜喜走报:十九日酉时,瞭见河北达贼约有四百余骑,亦从撦木硤连接哈斯吉一带,各用浑脱浮渡过河,仍从先过河达贼旧路裴家川行走。河北扎立达贼三簇,不知其数,随即举烟三桶,放炮三个。二十一日寅时,当差仇喜喜驰报镇守陕西总兵官郑卿处,本职领兵追袭”。(6)
瞭见达贼二百余骑,应施放一烽一炮。笔者相信,夜不收王六十当场无法判断黄河对岸达贼驻扎暗伏人数,亦不能确定达贼何时过河,情况复杂。为慎重起见,果断施以三烽三炮,较为机智。果然,第二天达贼又有四百余骑过河。
笔者判定,架塘夜不收王六十、仇喜喜当于连墩处施放三烽三炮。
通过前三节分析,笔者可以对连墩给出如下定义:
明代墩台在遇警燃烽时,为相对准确显示来敌数量,在墩台旁间立小墩若干燃放烽炮,以烽炮数目显示来敌数量。此种建筑称为连墩。
(1)、《明实录北京史料·正德九年》
(2)、《明实录北京史料·正统九年》
(3)、《明实录北京史料·景泰元年》
(4)、《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三十二·镇戍七·各镇通例·凡烽堠》
(5)、李怀顺《明万历“深沟儿墩碑”考释》
(6)、杨一清《关中奏议全集·卷之十五》

图片:
1、“每十里一个墩堡”,1910年莫理循摄
2、“安定县(今定西县)的路上,每10里一处烽墩”1910年莫理循摄
3、五连墩遗迹,网友“寻城”摄
4、五连墩遗迹,网友“方舟”摄

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1/06/13092406330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1/06/13092406331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1/06/13092406332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1/06/13092406333.jpg


大道之不行也久矣!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本帖由 诗书2011-06-28 13:57:13发表

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表状]


[相关文章]
   《明代“连墩”探寻》三、五墩解(司令、诗书合创之) 【诗书】2011-06-28 13:57:13 [3328] (5K)
     有个疑问。。。 【尚方】2011-06-30 09:53:40 [1125] (484)
       回尚方老弟 【诗书】2011-07-01 09:45:12 [1128] (338)
       尚方理解的是。 【司令】2011-06-30 18:41:18 [1151] (62)
         是的 【尚方】2011-07-01 08:51:33 [1125] (86)
     好文,好照片,拜读! 【军都山】2011-06-28 20:04:27 [1195] (无内容)
       军都山老师总是这么客气 【诗书】2011-06-28 22:21:15 [1082] (无内容)
     读罢似茅塞顿开,但仍存疑窦一 二。 【秋阳】2011-06-28 16:48:52 [1143] (2)
       秋阳的话怎么说了一半? 【诗书】2011-06-28 22:21:54 [1135] (无内容)
     请问司令长官和大先生:这《五墩解》一共多少集呀? 【饭饼兵】2011-06-28 14:33:02 [1305] (18)
       我和司令每天都边议边写,写完一集贴一集 【诗书】2011-06-28 15:17:36 [1156] (78)
         这,这,这墩军怎么还带媳妇啊???? 【八两饭】2011-06-28 22:17:31 [1179] (133)
           大明鼓励墩军娶媳妇 【诗书】2011-06-28 22:26:06 [1159] (249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强烈要求加入军户!! 【八两饭】2011-06-28 22:31:43 [1148] (69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前后顺序好像不对啊…… 【一根儿筋】2011-06-29 10:33:57 [1176] (无内容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军户和民户比较还有些“特权” 【诗书】2011-06-28 22:50:56 [1187] (206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哦,还得种地啊.... 【八两饭】2011-06-29 02:24:01 [1174] (220)

www.thegreatwall.com.cn 提供支持    版本:greatwallv2.0.0
Time: 0.0085790157318115 Se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