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首页 :: 发新帖 :: 刷新 :: 小站首页 :: 登录/注册

蹊径白羊口(诗书文之、庐主图之)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蹊径白羊口
人迹罕至的大山之中曲折贯穿一沟,沟内多有山水流淌,人马可由此蹊径通行。
明代大同镇长城白羊口,就卡在这样一条蹊径内侧的沟口。山外丰镇、兴和一带有蒙古部落驻牧,再北,就是呼和浩特、乌兰察布。大同镇缘边出入通道因此设立隘口,以防蒙古骑兵入掠和细作进出。
居庸、古北系河川开阔,近逼北京,喜峰、杀胡系交通要路,边贸通衢。而白羊蹊径则偏居一隅,默默无名,既无繁华城镇,亦无交通商贾。
正统十四年八月,明师败绩于土木,蒙古瓦剌太师也先邀英宗北狩。是年十月,也先裹挟英宗由大同向东至聚落驿堡至阳和城南下,攻紫荆关抵北京城下。原路返回至阳和后口出边。随后,阳和后口一带成为防守热点,其东稍北四十里许的白羊口亦加强了防守。
正德九年(1514年)八月,北虏小王子突入白羊口,南下至涞源浮图峪内边一带,沿途攻城拔寨,杀戮甚重。北虏前后“连营数十里。保定副总兵张勇、游击将军刘宾驰往御之。”
正德十一年(1516年)七月,北虏又寇白羊口。时边报甚急,京城百姓误传虏入昌平白羊口,惊慌失措,“皆策马而走,老幼扶携相属于道。”
白羊口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天镇县谷前堡镇白羊口村。明代隶属大同镇阳和(阳高县城)东路镇宁堡管辖,其在天镇县城北三十里许。镇宁堡在天镇县城、白羊口之间,现已荡然无存。
大凡长城各处隘口内侧,都应有一小堡供士兵防守、居住,白羊口亦不例外。
现场观察,白羊口一带山势东北、西南走向,因此长城也大致由东北斜向西南。这一带长城均建筑在内侧山下根部缓坡处,小堡建在长城内侧三十余米处,正对沟口。目测长约百米,宽约五十米,堡墙四角及两侧中部有墩,夯土打筑,未见包砖。沟内有小水流入边内,形成三十余米宽的河道,夏季水量当会较大。河水已将小堡一侧角墩及墙体冲涮垮塌。
清代《天镇县志·关隘》对于白羊口小堡有如下记载:“白羊口一作白杨口,在县北少西三十里,东西长六十步,墙高二丈五尺。”明代二步等于一丈,换算后与现场观察的尺寸相当。
白羊口长城与小堡现已残缺不全,只有在夕阳下叙述着曾经的历史。
1、白羊口小堡、长城复原草图
2、白羊口与南部火路墩台
3、4、白羊口地形远眺

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10-12-05 11:12:45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58320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58321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58322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58323.jpg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2:03:52发表


原来有两个白羊口,长知识了。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

本帖由 万里寻城2010-12-05 14:08:32发表


支持一张!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蓝天下的天镇保平堡东门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5251630.jpg



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0-12-05 12:59:23发表


给我的粉丝满酒,72度的老白干~~~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你这张是从里面向外照的,再来一张外面的!

本贴最后一次由积雪庐修改于2010-12-05 13:50:24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5281770.jpg



本帖由 积雪庐2010-12-05 13:49:37发表


给我的偶像倒茶!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我偶像离著名老画家也不远了!



本帖由 一根儿筋2010-12-05 14:31:45发表


现在才看出来那线条是醉态淋漓的~~~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还带着倦困之意境,看来你再给我布置任务一定要早去



本帖由 积雪庐2010-12-05 07:40:22发表


确实是这样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你也不满意了?下次我早去,你别喝,两边一凑合就全有了。另一张我不准备用了,等彻底搞清楚了再请你重画。
我也想明白了,你不好好画,砸的是你的牌子,哈哈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8:41:40发表


不过醉态时的线条在明白的时候是画不出来的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这种效果在明白的时候刻意去追求你反而办不到。



本帖由 积雪庐2010-12-05 09:57:28发表


不要找补,不要开脱责任。不过我还是很感谢你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10:42:18发表


先生辛苦,凌晨两点悄悄的发文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可惜被鄙人捉了个正着

快来人呀!!!!!!!!!!!!!!

诗书先生直播呀!!!!!!!!!!!!!!!!!!











本帖由 八两饭2010-12-05 02:09:54发表


悄悄进村还是被发现了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2:13:34发表


图片:白羊口小堡、墩台、长城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1、2、堡内看长城骑墙墩台
3、外侧下看白羊口小堡
4、西南侧长城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60220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60221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60222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60223.jpg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2:07:02发表


细看之下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第三张似乎堡的北面有个北瓮墙.

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成修改于2010-12-05 08:05:53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5074550.jpg



本帖由 老成2010-12-05 08:04:15发表


情况是这样地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多一个城门就多一分危险,也就要多一些人防守,在这样的地方士兵很少,门也就越少越好。因此,一般都开一个门,自然开在危险性少的南边。
实际情况是北墙有一个豁口,豁口外面很高,要登后来做的台阶才能出去,所以北墙不应有门洞。
那个貌似瓮城的东西是村民自己垒的院墙。
站在村外村内,都不容易发现堡墙,只有站在山上才能一目了然。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8:56:19发表


再发白羊口
[关闭] [编辑] [删除] [管理] [树状]

1、沟内情形
2、沟外情形
3、天色暗淡下来的白羊口
4、河道冲垮了小堡一侧的角墩、墙体。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71970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71971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71972.jpg

img_file=/photo/upload/2010/12/12914871973.jpg



本帖由 诗书2010-12-05 02:26:37发表



www.thegreatwall.com.cn 提供支持    版本:greatwallv2.0.0
Time: 0.0085721015930176 Sec.